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Jan 12 2019

2019年1月6日,清华大学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了2018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在上海小南国花园酒店举行,会议有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包括两个国重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委员21名,他们分别是薛其坤院士、张泽院士、郭光灿院士、杜江峰院士、沈学础院士、徐至展院士、邢定钰院士,谢心澄院士、陈仙辉院士、向涛院士、龚旗煌院士、张振宇教授,朱自强教授、张富春教授、林海青教授、沈健教授、赖新春教授、郭建东教授、丁大军教授、王牧教授、贾金锋教授。会议由低维量子物理国重主任王亚愚教授和应用表面物理国重主任封东来教授主持。

首先,复旦大学科学研究院徐晓创处长代表复旦大学欢迎各位委员专家的到来,汇报了复旦大学2018年总体科研状况和进展,感谢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实验室的指导和帮助。

接下来,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作为应用表面物理国重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致欢迎辞,衷心感谢学术委员会长期以来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无私支持和大力指导,并以之前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多个项目一起举办年终总结会为例,对本次两个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表示鼓励,其认为这将有力地促进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应用表面物理国重主任封东来教授,低维量子物理国重常务副主任姜开利教授,分别向委员们汇报了实验室2018年度的整体情况,重点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亮点、人才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运行管理和开放交流等几个方面的情况,提出了2019年的工作规划与重点。实验室成员安正华、张童、刘韡韬、石磊、张浩、徐勇、陈文兰、刘永椿八位老师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并与各位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2018年度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合影

在工作汇报结束后,与会的委员和实验室学术骨干就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战略规划、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以及吸引年轻学术骨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对两个实验室队伍建设、科研进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特别是肯定了实验室年轻人的成长。同时就实验室在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最后,封东来教授、王亚愚教授分别代表实验室感谢与会专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与指导,并表示将认真落实专家们的建议,争取实验室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术委员的讨论和建议如下:

  1. 对实验室前沿和创新都给予了肯定。可以做一些非共识的东西,这样的突破将会是实验室的亮点。做科研要“敢为人先”,理想要高远,要有更大的担当和理想,要更加艰苦,有更高的学术目标。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急不燥,踏实做工作。而实验室要更多的考虑,该如何鼓励和支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给予宽松的环境,让科研工作者能安于自己的科研,静下心慢慢沉浸进去。
  2. 两个实验室在吸引人才方面都做的很好。会议的报告基本都是80后的老师做的,甚至还有些90后也开始在科研上崭露头角。所做的工作都是前沿,潜力巨大。实验室的70后,60后,50后,如果科研时间被各种会议,评审,评奖占用,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他们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更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这方面也希望科技部、教育部等能有所考虑。
  3. 两个实验室学术氛围都很好,前期的积累带来了现在的成绩。做好科研,要有好的想法,要有好的装置。设备现在已经在国家进口支出排到了第三位,很多实验依赖国外设备。实验室要鼓励大家发展自己的设备技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4. 人才的培养,不光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博士后。要通过不同学校的流通,把优秀的学生放在不同环节上,扩展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水平。最好的大学应该有最好的博士后,博士后会带好题目过来。我们学生不错,但找不到好的博士后。现在优秀的年轻人会回来,能不能在政策上有支持,鼓励好的博士后加入。
  5. 科学管理上,学术进展转化为变革性技术,清华一直做得很好。复旦这方面今年也有很大的进步。要加强成果的推动,要站在国家的角度进行转化,满足国家需求。不是没有成果,但是机制还不完善。需要学校,实验室的推动。